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没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

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没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强调的那样,倡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也没有展示中国当时所流行的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导向”。之所以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开创了中印两国友好的局面

B. 成为规范国际交往的重要准则

C. 在产生时充满理想化的成分

D. 具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立场

 

D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虽然出于时代的背景、冷战的格局,选择了一边倒外交政策,但未对非社会主义国家一概漠然处之,而是积极地接受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共存的客观现实,务实地将国际秩序的标尺定位于尊重主权,倡导国际社会的和平共处,具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立场,因此D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得出材料中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务实的特征,并非是它开创了中印两国友好的局面,也与它成为规范国际交往的重要准则无关;C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务实的特征,并非是理想化。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 制定了1954年宪法

B. 颁布《共同纲领》

C. 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

D.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查看答案

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发表《告全国学生书》,指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是

A.为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储备人才

B.与国民政府的抗战路线相呼应

C.强化国民政府在大学的党化教育

D.战时抗敌教育与战后建国教育相统筹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城市革命道路是照搬苏联经验

B.右倾错误的纠正受到了阻扰

C.工人运动的影响大于农民运动

D.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

 

查看答案

下面为1913~1920年国内棉纱消费情况统计图。图中数据的变化

 

A.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的直接推动

B.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某些特点

C.反映出棉纺织业实现了独立自主

D.表明中国棉布出口呈增长趋势

 

查看答案

《辛丑条约》附件对外国使节觐见作了详细规定,包括国书呈递“皇帝必亲手接收”,款宴诸国使臣皇帝必“躬亲入座”。并强调:“中国游礼诸国使臣,断不致与彼此两国平行体制有所不同。”这些规定

A.使清政府最终沦为“洋人的朝廷”

B.进一步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根基

C.利于确立近代国家平等交往原则

D.破坏了清王朝对外交往的自主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