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广州的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
农产品收购价(%) | 1978年 | 1984年 | 1991年 | 1993年 |
国家定价(%) | 94.4 | 37.0 | 22.2 | 10.3 |
国家指导价(%) | 0 | 23.0 | 20.0 | 7.0 |
市场调节价(%) | 5.6 | 40.0 | 57.8 | 82.7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转变的历程
C.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
D.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退出历史舞台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
C.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
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
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这说明英国
A.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 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
D. 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商业革命”激起了欧洲国家之间商业竞争和对海洋的控制权,引发了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等大国之间战争,促进了西欧各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材料意在说明
A. “商业革命”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
B.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D. 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已初步建立
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
B. 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
C. 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 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