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写道:“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于都堂与宰臣赵普同议公事。是月,又敕中书门下押班、知印及祠祭行香,今后宜令宰臣赵普与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轮知。”这表明参知政事
A.是为宰相服务的
B.与宰相轮流执政
C.分割宰相的权力
D.导致了冗官局面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
A.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的决策
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
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
元代腹里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兼任,其他行政长官一般由亲王或贵戚兼任。他们的官职、俸禄都与中书省相仿。元代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领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可见元代行省长官
A.地位高、职权大
B.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C.由皇帝直接任命
D.由中书省临时派出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个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王侯虽还存在,但只得衣食租税,封土而不治民,封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汉郡无异。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使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
C.引起了诸侯叛乱 D.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矛盾
秦代丞相统领百僚,为文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但无统兵之权;太尉统兵,为武官之长,但无调兵权,调兵权力控制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参与机要、监察百官。秦朝这样安排的根本目的是
A.使官员相互配合
B.让官员彼此牵制
C.保证皇权的独尊
D.调动官员积极性
据记载,周天子作为天下的共主,在发布诏令时经常用“朕”作为自称。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也成了天下的共主,自然而然就会延续周天子的自称,不同的是,秦始皇将“朕”做了制度化规定,即只有皇帝才可以将“朕”作为自称。这反映了
A.秦始皇完全继承了西周的衣钵
B.秦始皇进一步强化了君主权力
C.秦始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秦始皇试图使权力具有神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