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建国初期,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党内出现了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优先...

建国初期,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党内出现了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优先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造,一种观点则侧重于优先工业化,最终形成了“一化三改,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状况。这说明

A. 工业化道路应服从于所有制改造

B. 经济建设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

C.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D.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脱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生产关系的变革应该适应生产力的变革,“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所有制改革”是变革生产关系,应该是所有制改造应服从于工业化道路,故A错误;虽然材料中提到“三改超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并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B错误;根据材料“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党内出现了不同观点”“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状况”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是复杂的,党内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分歧,而且在具体实践中出现和理论偏差情况,故C正确;材料不仅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在理论形成过程中也是曲折的,党内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分歧,因此D对于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占比的变化,这反映出当时

时间

1949

1953

1956

文科学生占比

33.10%

14.90%

9%

 

 

A.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的需要 B.教育体制全面照搬苏联模式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 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 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

 

查看答案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查看答案

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

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

B.孙中山提出较为全面的民族主义理论

C.革命以各民族一律平等为首要目标

D.革命派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