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棉、麻、桑等作物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这一现象导致
A.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B.农业发展停滞
C.农业难以实现转型 D.人地矛盾突出
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物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科举制度的完善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儒家思想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任命懂经营、会管理的大盐铁商孔仅和东郭成阳为高官,“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致使“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这一做法
A.造成了局部官商合流 B.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抑制了土地兼并发展 D.推动了民间商业发展
商王乃诸侯之长,方国多系臣服之旧国,关系似邦联、如兄弟:周王乃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封国多系分封之新国,关系似联邦、如父子。这反映出
A.贵族政治被打破 B.中央集权建立 C.血缘关系的弱化 D.君王权力加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举制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组部分,雅典国家的公职人员均通过选举而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由十个部落分别用举手选举的办法各选一名将军组成,每年改选一次,连选连任;执政官由各部落先提出候选人,然后在候选人中抽选出九名执政官,任期一年;一般的行政官、议事会成员,公众法庭官都由30岁以上的公民抽签产生,任期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凡年满20岁以上的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有机会担任行政官、议事会议员和法庭审判官,都有监督政府的权利。国家的一切内政外交大计皆由公民大会讨论表决,诸如战争与和平、制度法律、选举和罢免国家公职人员等等。
——摘编自李琼、段海霞《浅析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 这些刻于12块铜牌之上的法律条文,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它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的法律文献,并分析其颁布的意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作出适应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部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三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指出材料一中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