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官僚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唐代与元朝都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财政,后者为中央行政机构
B.前者掌管草拟和颁发诏令,后者则是行政机构
C.二者都是为了强化皇权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D.二者都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
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 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
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 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
汉武帝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下了一道严令郡国必须举人的诏书:“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征辟制 D.科举制
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 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主要是因为郡县制( )
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