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确立

 

A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功能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的第一次革命指的是秦始皇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第二次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三次革命指的是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故答案选择A项。B项属于思想内容,不符合题干的“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故排除。C项不符合题干的根本上改变,故排除。D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分封制度的对象包括

①同姓亲族  ②功臣  ③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平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及科(科举),一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体系。……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唐代中央官制示意图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见,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3)明清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分别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查看答案

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

A.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

B.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

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