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宰相是长官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

“汉代宰相是长官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A. 三公九卿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C 【解析】 “委员制”指的是丞相人数增多,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故C正确;三公九卿是秦朝的中央行政制度,故A错误;郡县制指的是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明朝设立内阁,时间不符合唐代,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查看答案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帑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余联沅1894年8月26日《疆臣贻误大局沥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二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三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1)材料一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理由是否属实?

(2)材料二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3)材料三中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4)分析以上材料,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旧唐书》卷48

材料二:唐人吕志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

                                            ——《新唐书》卷202

材料三:“蒋深,精熟二经,常教授于乡里。”

                                        ——[唐]薛用弱《集异记》

材料四:“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材料五:宋代增城人崔世明,试有司连黜,放弃科举,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

                                          ——清光绪《广州府志》

材料六: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

                                          ——清光绪《苏州府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对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实际情况又如何?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宋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法制度是由氏族公社后期的父系家长制发展、演变而来的。初期的作用是为了规范氏族或宗族内部的权益分配关系。后来发展、演变成为以共分嫡庶之间权位分配为核心的宗统关系,形成宗法制度。这种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为小宗。在阶级社会中,国家形成,君权产生,宗法理论成为指导政治的思想原则,形成了以宗统为模式和灵魂的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政治制度,这就是后来的封建制度,今天学术界称之为分封制度。

――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高祖迁于上,宗则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高祖。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以上至高祖宗,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为其子孙为祖,继别也,各自为宗。

――班固《白虎通义》卷上《德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宗法制度的由来和主要特点。

(2)据材料一、二,分析商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

(3)材料二中所说的大宗、小宗有何区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