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战争结束后,法国人轻而易举地重新占领了老封和束埔寨。但在越南,一场消耗战却旷日持久。美国人在南越支持反共产主义的天主教领导人吴庭艳。先是以资金和武器援助,然后发展到派“顾问”、战斗部队和轰炸。……美国在1973年赢得了它自己在1954年所反对的东西,为此付出的代价是:46000名美国人战死,60万南越军民死亡,北越死亡人数估计为90万。而且这场战争对美国社会组织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其中包括美国士兵吸毒上瘾、激烈的国内冲突、因高达1460亿美元的战争总支出造成的财政负担而被忽视的日益恶化的国家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越南战争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和十八年(494年)一月,北魏孝文帝亲临朝堂,宣布诏令,迁都洛阳。几天后,又下诏免除迁户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政府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是年八月,洛阳金塘宫建成,诏令在洛阳城内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采用魏晋的门第等级制度,在鲜卑贵族中分姓定族,根据姓族等级高低分别授以不同的官位、给予不同的特权。……后又陆续宣布改姓、易服、禁胡语。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多数人不会说汉语,不擅农业,人心恋旧。事隔不到半年,一场反对改革、反对汉化的武装叛乱便从朝廷内部发生了。留在平城的鲜卑旧贵族多数都参与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原则民主”指的是把民主当作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而加以赞美的态度。而“程序民主”,指的则是一种把民主当作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来予以认同的态度。两者的基本差异在于:前者关心的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保障社会公正的必要性问题,比较抽象,带有“务虚”的意味,也都带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后者则更多地关注如何实现人民大众对政治决策过程的实际参与,属于“务实”的精神,也更善于接受客观现实的限制。两者之间不免会发生一些矛盾,但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层面。
——摘编自马克思《世界文明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4年光绪帝批准《奏定学堂章程》,制定了一套以日本为模式的学堂行政管理规章。教育改革是从改革科举、创办新学堂和鼓励出国留学开始。其中分科大学和通儒院的毕业生可以授予举人功名。儒学仍然被认为是学业的基本内容,同时强调在学习外国的政治和法律时宜看全文,而不是学习其细枝末节。在各类学堂中都有军事训练课。根据学部的统计,1904年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人数为92169人;在1909年学堂为52348所,学生为1560270人。此后,新式学堂的毕业生在政府中占有重要的职位,代替了传统的有功名的人。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直至1957年结束。调整的方式是:合并专业、院系、撤销学校,建立新的专业学院,保留一小部分以文理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调整的原则是:按照大学、专门学校和专科学校三类分别进行调整,各大行政区至少有1所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和培养师资的大学。在院系调整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新兴工科大学的发展,并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学校迁至内地。这次调整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的结构布局有了较大改变和发展。
——摘编自金一鸣主编《中国教育类别与结构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教育改革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进行高校教育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集体农庄需要完成国家规定的生产计划并实行农副产品义务交售制农场的全部收获归国家所有。苏联政府这种行为旨在
A.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 B.迅速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
C.支持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D.提高社会主义影响力和号召力
18世纪以来英国的消费现象……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英国社会消费观的变化,是因为
A.英国人较早掌握现代营销战略 B.英国群众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C.群众消费水平受奢侈风的影响 D.海外事业和工业革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