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程朱理学的宣传
唐玄宗时规定: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且“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此诏令出台的背景是
A.科举日益成为高级官员重要来源 B.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传统世家大族集团开始走向没落 D.地方藩镇势力进一步发展
《荀子·天论》指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背)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据此可知,荀子强调的是
A.唯心主义思想 B.发展的持续性 C.节约自然资源 D.自然服务于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早期基督教神学坚决拒绝科学,在此期间,一些东方民族扛起了被大多数西欧人遗弃了的科学大旗。最初的贡献是波斯人,他们的文化中心荣迪沙帕尔在5—7世纪负有盛名:人们在这里翻译了许多希腊书籍,使得希腊哲学和印度、叙利亚、波斯的哲学得到初步融合。及至阿拉伯人征服中东和大片地中海地区、建立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保存和传递薪火的工作则主要由他们承担起来。近代科学的出现,既有对希腊理性科学的继承,也产生出全新的东西。有两个人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个是培根,一个是笛卡尔。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强调近代科学必须用来增进人类的物质财富。笛卡尔的名言叫“我思固我在”,指出了现代人类精神的基本诉求。
——摘编自高毅《科学革命与科学思维传统的确立》等
材料二 康德认为只要给民众以自由,启蒙便水到渠成。启蒙要求人们有勇气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这便要求个人不再盲从于权威,要求个人敢于以学者的身份对一切听众或读者说话。在启蒙思想家看来,西方传统社会过分束缚了人的自由。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受缚于锁链。”
——摘编自卢风著《启蒙之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科学思维形成的原因,并说明这种近代西方科学思维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自由思想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指出,经济现代化包含市场化和工业化两个层次,中外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如下表:
近代欧洲 | 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
近代中国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民族工业产生发展。 |
现代中国 |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腾飞。 |
根据材料,围绕“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自拟论题,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一百年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戌变法,却昙花一现,归于失败,然戊戌变法却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
历史研究时期 |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主要观点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 变法主张没有得到贯彻,光绪皇帝处处受到慈禧太后的制约,手中无权,如果光绪有权,变法定会成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革命史观流行。 |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不反对帝国主义。 ——(李嘉所:《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历史反思》)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史观流行。 | 改良运动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 ——(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 |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 客观因素:政治结构不平衡;社会结构不利于变法;文化氛围不成熟。主观因素:即变法者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的不完善;变法者操作艺术和采取行为的不成熟与缺乏灵活性。 ——摘编自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 |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
(2)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影响不同观点形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