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日益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 五经博士;楷书;《神农本草经》 |
② | 架火战车;《明夷待访录》;《西游记》 |
③ | 《天问》;司南;稷下学宫 |
④ | 《玄秘塔碑》;“三吏”、“三别”;《金刚经》 |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④①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①③
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A. 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B. 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C. 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D. 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把顾炎武视为清代学术开山之第一人,认为顾炎武对清代思想界具有深远影响。梁启超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顾炎武
A. 批道学、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
B. 谈心性、分权众治的治国方略
C. 明义理、扶植纲常的价值取向
D. 兴实学、明道救世的经世主张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
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
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
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义”,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材料反映了韩愈
A. 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B. 迎合君主专制集权需求
C. 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
D. 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
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 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
B. 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
C. 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
D. 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