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曾两次大规模出国作战,一次是参加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曾两次大规模出国作战,一次是参加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缅甸作战;另一次就是抗美援朝。在这两次作战中,许多英雄儿女埋骨于异国他乡。20119月,19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终于被护送回国,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20143月,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归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对此,下列评价准确的是( )

A.两次遗骸归葬都有助于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结盟

B.两次遗骸归葬都反映了政府对海外侨胞命运的关注

C.两次出国作战都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

D.两次出国作战都为实现亚洲和平作出决定性的贡献

 

C 【解析】 试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入缅作战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建国后的抗美援朝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A项与我国的外交原则不相符,同时也与材料内容不相符;B项明显错误,与材料内容不符合;D项内容不符合二战期间材料内容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

A. 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 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 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 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查看答案

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 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 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D. 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查看答案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陈恒认为:不同于希腊人的是,罗马人可以把公民权逐步地给予其他拉丁城市,给予整个意大利,以至于整个帝国,但希腊人做不到这点。希腊人在城邦管理上是“排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雅典民主易于导致集体暴政

B.古希腊具有强烈的排外意识

C.罗马崇尚秩序,维护公民权益

D.雅典民主制存在固有的弊端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宗法制

A.在西周以后走向消失

B.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

C.是国家政治制度核心

D.成为法律规范的源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