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及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曾两次大规模出国作战,一次是参加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缅甸作战;另一次就是抗美援朝。在这两次作战中,许多英雄儿女埋骨于异国他乡。2011年9月,19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终于被护送回国,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2014年3月,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归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对此,下列评价准确的是( )
A.两次遗骸归葬都有助于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结盟
B.两次遗骸归葬都反映了政府对海外侨胞命运的关注
C.两次出国作战都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
D.两次出国作战都为实现亚洲和平作出决定性的贡献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
A. 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 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 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 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 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 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D. 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