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
A.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 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 商朝人善于经商
B. 春秋时范蠡经商
C. 商鞅变法的规定
D. 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主要史学思潮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从材料中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经济繁荣得益于强有力的帝国统治,帝国对于商业活动采取了务实政策,并能控制庞大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从而维持了一个长期的王朝中期繁荣。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出现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
——摘编自赵鼎新《加州学派与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材料二 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赵鼎新认为西方崛起包含五个交叉重叠的历史进程。军事竞争(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经济竟争推动下的强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积累性发展。欧洲国家力量强大之后天主教世界的崩塌以及其他宗教、世俗形态的兴起。资产阶级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方面的纵深发展……政府与商人联盟的存在:政府依赖商人敛财创收,以及维持殖民地的运作;而商人则仰赖政府的保护,以此进行市场扩张。
——摘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西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