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鞅的是与非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

商鞅的是与非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时任秦国廷尉)

材料二  西汉昭帝时期,政府就汉武帝推行的盐铁专营等措施召集会议,有学者阐述了对商鞅的看法,记录在《盐铁论》一书中: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恐惧),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昔商鞅之任秦也,刑人若菅茅,用师若弹丸;从军者暴骨长城,戍漕者辇车相望……故君子仁以恕,义以度,所好恶与天下共之,所不施不仁者。

材料三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两者对商鞅变法的看法有何不同。这反映出社会思想方面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三,分析王安石对商鞅的看法及其原因。

 

(1)不同:前者认为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风俗革新,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使秦国日益强大,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后者认为商鞅变法刑法过于严苛,暴政苛敛,百姓负担加重,重利轻义之风盛行,最终导致秦国灭亡。变化:从商鞅变法开始,法家学说逐渐成为秦国的指导思想,法家主张变法革新,实行严刑峻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主张推行仁政,宽刑薄赋。 (2)看法:王安石认为商鞅变法因取信于民而取得成功。原因:为改革变法进行宣传。 【解析】 (1)不同:根据“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得出前者认为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风俗革新,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使秦国日益强大,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根据“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赋敛既烦数矣……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所好恶与天下共之,所不施不仁者。”得出后者认为商鞅变法刑法过于严苛,暴政苛敛,百姓负担加重,重利轻义之风盛行,最终导致秦国灭亡。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法家学说逐渐成为秦国的指导思想,主张变法革新,实行严刑峻法。西汉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主张推行仁政,宽刑薄赋。 (2)看法:根据“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可知王安石对商鞅取信于民的做法及施政魄力大为赞赏,原因:结合王安石意欲推行变法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技史家丹皮尔说:“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能够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历史事实是

A.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 B.经典力学的创建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相对论的提出

 

查看答案

17世纪到19世纪,细胞学说、进化论等生物学成就取得的社会条件包括

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受到冲击                   重视实践崇尚理性观念形成

西方社会普遍抛弃神创学说                   工业进步提供的需求和条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们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这里的科学革命的胜利指的是

A.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进化论的提出 D.经典力学的形成

 

查看答案

1824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认为,“把人当作东西一样转让、抵押、赠送和继承,任凭自己的专横霸道”,“乃是最可耻的、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丑恶事情。这表明

A.解放农奴已成为社会共识

B.农奴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俄国

D.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已发展壮大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 以民意制约权力 B. 以道德制约权力

C. 以权力制约权力 D. 以权利制约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