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人(1934年)
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人口,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了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四幅地图,请回答:
(1)从图一、图二到图三,表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四中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分布状况。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实行何种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立场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中国内地公映的影片《建国大业》,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过程。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影片中的是
A.重庆谈判 B.七届二中全会
C.北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