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两宋时期,随着文化的发展,在绘画领域出现了不少的新变化,画家们在绘画中更加注重对...

两宋时期,随着文化的发展,在绘画领域出现了不少的新变化,画家们在绘画中更加注重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在艺术上更加倡导写实,在技法上更加体现出精密严谨认真的风格。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社会危机的加深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深受理学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倡导

 

C 【解析】 在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和普及,文人更加重视对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在“格物致知”思想的指导下也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故C项正确;两宋时期并没有相较以往的朝代更明显的社会危机,故A项错误;科技的发展并不会导致画家对生活体验的变化和艺术风格的变迁,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对绘画风格直接倡导,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理想,但人们出于求生的欲望,对农业的开发并非永远处于理智状态。下列属于非理智状态的是

A.“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

B.“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

C.“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

D.“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查看答案

秦朝正式开启了中国千余年的封建王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个里程碑。但马克思却形象地比喻其为:“好像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马克思这番话旨在强调

A.先秦分封制催生了中央集权

B.秦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C.秦官僚政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D.秦表面的统一掩盖不了“分散”的现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假如新中国成立时你20岁,1954年你作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文革”期间,被错划为“右派”,遭到了红卫兵的抄家、批斗;“文革”结束后,恢复名誉,并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退休,但仍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余热。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届人大代表,你见证了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全过程。你认为新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2)“文革”期间你被抄家、挨批斗,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步伐加快,你认为主要表现有哪些?(列举2例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人(1934年)

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人口,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了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四幅地图,请回答:

1)从图一、图二到图三,表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四中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分布状况。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实行何种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