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三、二世纪,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就此论述道:“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法律是事实的公认。”而现在恰是要对新的社会情况作出新的公认的时候。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1)材料一反映此时的罗马已进入什么时代?罗马是如何“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的?
材料二 中华法系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的原生法系,其丰富的内涵不仅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也适合于相邻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国情,故而有可能奉中华法系为母法。历代王朝重视法典编撰,自隋唐起历代法典都规定“十恶”(含侵犯朝廷和皇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涉及家族伦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以及不义、不道)之罪,由于重公权轻私权,因此国家刑法发达,而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则视为细事,缺乏应有的法律调整。
——摘编自张晋藩《解读中华法系的本土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法系的特点。
材料三 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为此,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进行了修改。
——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清末和新时期两次修订法律的背景,及其修订过程的相同之处。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推出25页的封面故事,大标题是:“香港的未来:晴天,有云”。否定了其姊妹杂志《财富》于1995年发表的关于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该杂志的理念发生了变化
B.“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发展
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美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过去学界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未能争回山东权益,是“外交失败”;但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发现北洋政府在外交方面是做出过很大成绩的,如拒签对德和约、收回奥国在华特权、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中解决山东问题。这说明
A. 多角度论证使历史更加接近真实
B. 研究者的个人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C. 近年学者比过去学者更尊重史实
D. 历史研究角度转变影响历史解释
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为题材,绘制了一幅示意图(如图),图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包括:“开天辟地”、“北伐风云”、“星火燎原”、“理论成熟”、“战略决战”。请你把事件和序号相对应,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④③⑤
近代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如此变化的根源是
A.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
B.英国国教的建立
C.英国君主权力的限制
D.英国经济的衰退
《诗经·板》云:“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此篇最有可能出自《风》
B.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C.主旨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
D.西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