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刊行于1617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刊行于1617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戏剧梗概如下:

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睡梦中遇见一书生柳梦梅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后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城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京城。柳梦梅在京城应试后考中状元,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戏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示例1、情节:杜丽娘梦中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魂游后园与柳梦梅幽会) 历史现象:个性解放,人文主义的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概述和评价:明中后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政治腐败;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淸之际进步思想出现,传统的理学思想开始松动,认识到对情的需要是自然的天性。 明代个性解放,人文主义的追求冲击了封建礼教束缚,有利于推动社会思想解放;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但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 示例2、情节:柳梦梅赴京城应试考中状元历史现象:明代科举制(八股取士)选拔官吏概述和评价: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打击士族,笼络庶族,扩大统治基础,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完善于唐,发展于宋,完备于明清。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的进步,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官吏任免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为近现代文官制度的产生提供了借鉴。但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思想压制,不利于科技创新,阻碍了社会进步。 示例3、情节: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历史现象:明代封建理学(礼教)的思想压制概述和评价:隋唐之际,儒学面临危机,宋代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南宋以后理学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理学走向世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进步。但明清时期理学压制制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杜丽娘梦中在牡丹亭畔幽会的情节,可知现了明代个性解放,人文主义的追求。评价要从君主专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理学思想开始松动等方面解释,但也要指出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的不足。也可以以柳梦梅赴京城应试考中状元历史现象从科举制立论,既要指出科举制的沿革,还要从科举制的积极和消极等方面评述。当然,还可以从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反映明代封建理学(礼教)的思想压制的事实。要阐释理学的发展,说明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衹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查看答案

1945年9月,杜鲁门在战后复兴计划中提到: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其科学技术资源;没有一个政府可以充分地承担起各种责任,除非它慷慨大方地和明智地支持鼓励大学、工业界和它自己的实验室中的科学工作。这表明

A. 美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 战后美国经济亟待复兴

C. 科技发展日趋自由化

D. 科技成为美国称霸工具

 

查看答案

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纠正了人类思想中的长期错误认知

B.确立起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

C.帮助人们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然界

D.使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查看答案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