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企业家和思想家,其经济思想颇为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企业家和思想家,其经济思想颇为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英国太古洋行的买办,郑观应颇受器重,年薪丰富。李鸿章邀请他脱离买办,专任轮船招商局帮办时,他“虑官督商办之局,权操在上,不若太古知我之真,有合同可恃,无意外之虑”,故“心若械伊,殊难臆决”。但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列强侵略的愿望使他最终决定脱离买办生涯,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从此他试图全力将经营管理近代工商企业的经验和才干用之发展民族经济事业,履行其“初则学商成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设计,实现其商战致胜的梦想。

材料二  郑观应的学习借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先进国家经验的借鉴,一是对落后国家教训的总结。对先进国家经验的借鉴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前,他经常把泰西列强作为比较与借鉴的对象,学习他们的企业管理体制、使用机器等。中国总的国情是人口繁多,劳动力素质低而市场大,故劳动力价抜低廉,所以他主张采用机器的同时也兼用人力。甲午战后,他认为亟应总结日本成功的经验,学习其恤商惠工政策,设立各级商务机构,加快培养实学人才,培养之法——“仿日本师范学校”,学用结合。他还认为一些落后国家不能自强,工商不振,或被瓜分,或为他国侵占,实足为中国之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华山《论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

(1)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对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不同认识,并分析其脱离外商企业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述郑观应的学习西方的内容,并概括其经济思想的特点。

 

(1)认识:洋务企业政府操纵,变化较大;外商企业管理规范,比较稳定;原因:实现抵御列强的愿望;实现商战致胜的抱负。 (2)内容:管理体制的建设;机器的应用;惠商政策的推行;实学人才的培养。特点:择优而学,避免失误;关注时局,不断发展;符合国情,学用结合。 【解析】 (1)“认识”,据材料一信息“虑官督商办之局,权操在上,不若太古知我之真,有合同可恃,无意外之虑”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洋务企业政府操纵,变化较大;外商企业管理规范,比较稳定。“原因”,依据材料信息“但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列强侵略的愿望使他最终决定脱离买办生涯”得出:实现抵御列强的愿望;由材料信息“履行其‘初则学商成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设计,实现其商战致胜的梦想”得出:实现商战致胜的抱负。 (2)“内容”,据材料二信息“他经常把泰西列强作为比较与借鉴的对象,学习他们的企业管理体制、使用机器等”得出:管理体制的建设、机器的应用;由材料信息“他认为亟应总结日本成功的经验,学习其恤商惠工政策,设立各级商务机构,加快培养实学人才”得出:惠商政策的推行、实学人才的培养。“特点”,依据材料信息“对先进国家经验的借鉴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得出:择优而学,避免失误;由材料信息“中日甲午战争前,他经常把泰西列强作为比较与借鉴的对象……甲午战后,他认为亟应总结日本成功的经验,学习其恤商惠工政策,设立各级商务机构”得出:关注时局,不断发展;由材料信息“培养之法——‘仿日本师范学校’,学用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符合国情,学用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刊行于1617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戏剧梗概如下:

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睡梦中遇见一书生柳梦梅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后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城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京城。柳梦梅在京城应试后考中状元,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戏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衹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查看答案

1945年9月,杜鲁门在战后复兴计划中提到: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其科学技术资源;没有一个政府可以充分地承担起各种责任,除非它慷慨大方地和明智地支持鼓励大学、工业界和它自己的实验室中的科学工作。这表明

A. 美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 战后美国经济亟待复兴

C. 科技发展日趋自由化

D. 科技成为美国称霸工具

 

查看答案

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纠正了人类思想中的长期错误认知

B.确立起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

C.帮助人们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然界

D.使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