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阅读下...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革命失敗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要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三座大山的主要力量盘踞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毛泽东毅然决定把主要战略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二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摘自《邓小平文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创立的背景,并分析该理论的意义。

2)邓小平回答了什么问题?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其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并谈谈你的认识。

 

(1)背景:以城市为中心革命道路的失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发展壮大;国民政府对农村统治薄弱;中国半殖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意义: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的判断标准,并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实事求是,结合国情。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可知,以城市为中心革命道路的失败;根据材料“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发展壮大;根据材料“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三座大山的主要力量盘踞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可知,国民政府对农村统治薄弱;根据材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可知,中国半殖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意义,根据材料“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可知,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根据材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三座大山的主要力量盘踞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适合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有利于中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发展。 (2)问题,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根据材料“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提出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国家经济建设策略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理论要与时俱进,并联系实践,不断创新;经济政策的制定要实事求是,符合本国国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捕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年)中说:“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良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启蒙运动是工业化的前奏,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摘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启蒙运动。

 

查看答案

思想和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改变把中世纪看作是“黑暗的世纪”、“无所作为的世纪”的观点……在西欧,从10世纪晚期开始,先是教会学校注重传授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起,然后是对古代科学著作的兴趣所带来的翻译,再次是大学的兴起和围绕自然科学所展开的争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活着时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主要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他或她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有人说“中世纪是一个在黑暗中孕育着希望的时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及其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B.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C.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D.认为自然科学主导了文明进程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A.催生了启蒙运动

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普及了无神论

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对此最恰当最全面的理解是

A.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封建纲常礼教

C.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

D.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