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指出:“雅典的民主制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分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据此可知,柏拉图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
A. 丝毫没有体现平等的理念
B. 容易造成国家管理的无序
C. 压制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D. 导致雅典城邦国家的衰弱
1989年10月,中国领导人会见尼克松时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问题的。这表明,当时中国
A. 致力于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
B. 消弭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别
C. 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 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反帝斗争
1953年我国城镇个体劳动者有900万人,占当时就业人数的一半,1956年为16万人,1963年一度恢复到231万人,到1978年仅为15万人,1981再恢复到113万人,1999年发展到3160万户.以上情况本质上反映了
A.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B.个体经济成为国家经济支柱
C.我国经济制度体制的变迁 D.全民经商新理念的日趋流行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
A.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反映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C. 适应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
D. 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广东十三行生意明显萧条,原本最开通的广东人突然变成最激进的排外主义者,以为广东现在的不景气,都是这些洋人惹的祸,当时广东人的排外主要是由于
A.民族意识的增强 B.列强的资本输出
C.贸易体制的改变 D.清朝宫员的指使
清前期,广东的冶铁业中,“矿徙”“山贼”等雇工因官府的禁采、停炉造成失业而反抗;苏州的纺织业中,踹匠因克扣工钱而多次罢工,被政府压制。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体制
B. 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
C. 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
D. 无产阶级政治意识逐渐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