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这表明
A.帝国延续了专制主义传统
B.宪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C.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D.普鲁士处于联邦主导地位
1956年5月18日,九三学社召开座谈会。30多位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提出在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学习一切国家的科学成就;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科学家的讲话
A.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B.贯彻执行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C.响应了国家发展科技的远景规划
D.奠定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
1923年,孙中山要截留广州关余税收充实广州中央银行,列强以武力阻止,干涉中国内政。孙中山接连抗议。这一事件使孙中山
A.掀起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B.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C.接受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D.坚定了学习苏联制度的决心
民国建立后没有出现期待的民主政治,政局反而更加混乱。袁世凯的复辟和尊孔虽然短暂,但却符合社会心态。康有为并不喜欢袁世凯,但在尊孔复古上两人心心相印。严复主张君主立宪,但在民国初年竟然在孔子语录中找出共和之意。这说明
A.资本主义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 B.民主科学思潮兴起具有必然性
C.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动荡不安 D.儒家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1903年,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中掀起的“黄帝热”,逐渐蔓延到国内。期间,“黄帝”从汉族的始祖,逐渐转化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这一变化反映出
A.民主革命逐渐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B.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逐渐趋于理性
C.“反清复明”迎合了民主革命潮流
D.革命党人借助“黄帝”宣传反清革命
1900年以后,“睡狮”(以及“醒狮”)一词为清末知识分子所喜好并经常使用。比如“诗界革命”先驱黄遵宪在其《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中有“散作枪炮声,能无惊睡狮?睡狮果惊起,牙爪将何为?”这反映出
A.民族危机下士人的觉醒和期冀
B.知识界对西方的侵略保持清醒态度
C.广大民众期盼清政府御侮雄起
D.帝国主义的恶兽形象成为民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