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清政府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外国公法》,奕䜣上奏说,“该国律例一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向西方国家学习依法治国
B.近代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外交
C.法律制度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
D.统治者具有一定的国际法意识
下列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西方签订的部分条约。据此可以得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
C.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D.中外关系走向近代化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附近和在从广东通到内地去的粤湘大道上,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后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而不得不走进流浪者的队伍中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
B.广东人共同抵制洋货
C.“十三行”辞退员工
D.清政府严禁对外贸易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外来冲击推动近代中国转型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中西方近代化道路趋向一致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很多思想家借助神权来表达自己的人权。下列各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B. 王夫之的“天地之化日新”
C. 朱熹的“理先于气”
D. 王守仁的“灵明就是本心”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
A. 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 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
C. 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 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