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主要地方官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 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B. 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
C. 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
D. 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
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
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这里的“正音”是指
A.汉语 B.平城方言 C.礼乐制度 D.鲜卑语
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副丞相”。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
A. 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 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
C. 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 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
(孟子)云:“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A.克己复礼以稳定社会 B.以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C.保证农民的土地财产 D.以礼仪彰显人的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