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将领回忆解放战争时写道:“邓政委接着说……我们多背一些敌人,宁愿本身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也要拖住敌人几十个旅于自己周围,使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能腾出手来,大量消灭敌人。釜底抽薪不要怕烫手,这是个关系到全局的战略行动。”由此判断这位将领所在的解放军部队的战略任务是
A.支援陕北山东,粉碎重点进攻 B.实施战略反攻,牵制敌人兵力
C.挺进敌军后方,支持淮海战役 D.发动渡江战役,覆灭南京政府
如图为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8月在豫旺堡(今宁夏同心县豫旺堡)拍摄的经典照片《抗战之声》。下列对照片出现的历史背景解释准确的是
A.中央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D.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B.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某项主张时说,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迹于欧美”。当时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中国应“睹其祸害于未萌”,“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实行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C.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
D.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
甲午战后,康有为认为变法必从京师开始,必从王公大臣开始,才能成功。为此,康有为自己出资印刷《<中外纪闻》,免费分送,还组织了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京师强学会,这实际上是一个京师高级官员俱乐部。康有为的这些做法说明维新派
A.意图自上而下地推行变法 B.利用政党组织和宣传改良
C.能够抓住变法成败的关键 D.制定推进变法的正确策略
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过一些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中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是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
C.“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
D.“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