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对应的一项应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世官制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七会议以后,中共以农村为工作重点,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1931年,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明确了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等规定,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到1948年秋,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新中国成立初期,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中国农村在1955年下半年出现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精——编自《中国近现代支史纲要》(2018年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制度与社会变革的角度,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解读,完成下表。
时段 | 土地制度 | 社会变革 |
土地革命时期 |
|
|
解放战争时期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
|
材料二 “一五”期间,建立起一批为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企业,改建、扩建了一些原有的工业企业。飞机、汽车、发电、冶金、矿山设备、重型机械、精密仪表制造、基本化工和国防军工企业等纷纷建立起来,填补丁重工业建设的许多空白,初步建成了中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到1957年底,计划的多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工业总产值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年均增长18%。“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完成,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一五”期间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材科三到2007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由1978年的85.6万人,增加到1884.9万人;在校研究生数由1978年的10934人增长到2007年的1195047人,另一方面,中国专利申请数与专利批准数几乎几何数级的增长,专利申请数从1986年的13680件增长到2007年的694200件,增长49.75;专利批准数从1986年的2671件增长到2007年的351800件,增长了130.71倍。
——摘编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下册
材料四 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我国研发投入从2000年的108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34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7%;到2011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已仅次于美国。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继续高速增长,全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亿元,增长9.9%
——吴建南等《变与不变、同与不同:中美研发经费投入再比较》
(3)依据材料三,四,说明1978年以来我国科教领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评价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荣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死,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字"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朱熹认为,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因为“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吾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申《简明儒学史》
材料三 左宗棠事迹简表
时间 | 事迹 |
1852年 | 太平军围攻长沙,左宗棠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 |
1860年 | 随曾国藩办军务;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
1862—1864年 | 左宗棠率部在浙江与太平军交战,从太平军手中夺得金华,绍兴、杭州等地 |
1866年 | 左宗棠致力于创办军事工业,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 |
1868—1874年
| 左宗棠协助李鸿章剿灭了华北地区农民武装西捻军;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沙俄于1871年侵占伊犁,左宗棠力主收复 |
1876—1878年 | 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叛乱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上书朝廷,要求收回伊犁以及在新疆设省(新疆在1884年正式建省) |
1880—1882年
| 清廷派员出使俄国,重议伊犁条约;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挺进;沙俄被迫放弃一些侵略要求,清朝收回伊犁;左宗棠筹建多年的甘肃织呢总局正式开工 |
——摘编自罗正钓《左宗棠年谱》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所记述的秦始皇的不同,以及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3)依据材料三,以左宗棠的历史功过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如下表。
文献出处 | 文献内容 |
《尚书·周书·立政》 | 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
《诗·小雅·北山》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周礼·夏官·职方氏》 |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
材料二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
今人注释:“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
——摘编自张文国主编《古文观止辞典》
材料三 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私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黄宗義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王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形成的背景。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共产党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中国发展和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是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 B.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
C.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