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中华民国参议院通过并颁布了《服制案》。第一章第二条规定:男子大礼服“...

1912年,中华民国参议院通过并颁布了《服制案》。第一章第二条规定:男子大礼服“料用本国丝织品,色用黑”;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女子用料同男子礼服,“周身得加绣饰”。这些规定在当时

A.阻碍了中外之间的正常贸易 B.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权利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C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规定男女礼服“料用本国丝织品”来看,这一规定在当时有利于国产丝织品的售卖,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中外正常贸易没有受到阻碍,排除A项;这一规定与政治权利无关,排除B项;D项中的“实现了”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6年至1898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共有40人自浙江、四川、江苏、湖北、槟榔屿等多地来信,请求帮助办理各类事项近60项,涉及拟开办学堂请代聘各科老师,请代为销售、推广报刊,请帮助设学堂、办公司等。据此可知,当时

A.维新派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 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

C.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维新变法与中国实际结合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幅19世纪末日军有关甲午战争的绘画,此绘画反映出

A.甲午战争给中日带来深重灾难

B.日军企图美化其侵华行为

C.日军在海战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D.甲午战争中清军伤亡惨重

 

查看答案

1861年,清朝海关的总税收共为5036370库两,到1910年,增加到34518589库两,在50年中增长了5.8倍。这种增长

A.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 B.源于近代中国海关实现了独立自主

C.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竞争力增强 D.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儒家的理念、精神不仅没有成为商人谋取物质利益的障碍,没有沦为空泛的道德教条,反而具有很强活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观念形态,透过各种规制和具体的运作方式规范着商人的言行。这表明明清时期儒家思想

A.促进了商业经营的有序发展 B.成为商业的行业行为准则

C.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D.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据统计,明朝出身“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占比明初为72.32%,明末为60.73%;而出身“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占比明初是92.13%,明末为83.71%。据此可知明代科举制度

A.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稳定性 B.推动了贵族政治的终结

C.改善了官员的地域结构 D.增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