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审判》讲述主人公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无罪,找律师申诉,极力加以证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属徒劳,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最后他被处死在采石场。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诞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反映了阶级矛盾的尖锐
1871年4月底,巴黎公社内部出现了所谓的“多数派”和“少数派”,一些群众组织认为这种状况可能导致公社的分裂,便发表声明,批评公社部分领导人的错误行为,督促两派进行和解并为公社的崇高目标共同努力。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 B.“社会公仆”意识的强烈
C.公社内部分裂势力的强大 D.公社成员的高度责任感
1694—1697年间,英王威廉罢免了政府中反战的托利党人,建立起由辉格党“小集团”(Junto)所组成的一党政府。1697年战争结束后,威廉又对政府实施改组,罢免了部分激进的辉格党人,拉拢部分托利党人,再次建立起混合政府。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国王仍旧保持较大实权
C.责任内阁制已确立 D.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卢梭说:“如果自然曾经注定了我们是健康的人,我几乎敢于断言,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一种状态,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卢梭在此
A.赞赏理性对人类的价值 B.倡导浪漫主义的生活态度
C.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D.强调生命权是人的自然权
共和国早期,罗马虽然推翻了王政统治,但罗马贵族依然保留了专制的权力,只是这种专制由个人变成了集体,对法律的垄断就是贵族专权的一种表现。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在于
A.实现了罗马公民内部的平等 B.推动了罗马共和制的发展
C.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D.汇编了以往的罗马习惯法
苏格拉底认为,灵魂的本质是理性,人应在追求绝对确定的知识中认识自己,培养完整的道德人格,以善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善是天地万物的秩序,也是人的本性与自由所在。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主张实现人格绝对平等 B.鼓励人们积极追求现世的幸福
C.全盘否定了智者的主张 D.对“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