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A. 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 力图维护其在华利益

C. 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 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B 【解析】 由材料“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凭借其工业经济发达的优势,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旨在维护其在华的既得利益,B正确;19世纪末,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不可能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AC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十九世纪末英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一个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的国家。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搭配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B.鸦片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黄海海战

D.《辛丑条约》——左宗棠收复新疆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而黄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郭嵩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这反映出

A. 日本己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B. 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

C. 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

D. 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

A. 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    B. 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C. 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    D. 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

 

查看答案

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出清政府

A.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B.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D.推动政治体制的变革

 

查看答案

晚清载泽说:“我国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这反映了晚清

A.民族危机加剧

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土地兼并严重

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