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左宗棠把兴办民用企业视为“利民实政”,早期维新派人物之一冯桂芬针对“船坚炮利不如...

左宗棠把兴办民用企业视为“利民实政”,早期维新派人物之一冯桂芬针对“船坚炮利不如夷”,则“设局厂、制洋器”;针对“人无弃才不如夷”,则“改革科举,废除八股,设同文馆”;针对地无遗利不如夷”,则“大兴水利,广植农桑”。这表明

A.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

B.早期维新派仍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天朝上国”观念抑制近代中国的发展

D.洋务派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河

 

A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洋务派代表左宗棠和早期维新派代表冯桂芬均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看,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故答案为A项;早期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桎梏,排除B项;主张学习西方,已打破“天朝上国”观念,排除C项;维新派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河,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田二主这一民间习惯在明清时期已遍及江南各地与我国台湾地区。一田二主制中的土地产出利益分配结构如图所示。这一现象

A.有利于白银货币化的成型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C.推动了所有制形式的转型 D.强化了封建人身的依附性

 

查看答案

宋代对于较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建制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一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等等。这说明宋代

A.重视权力制衡 B.行政效率提高 C.中央集权加强 D.君相矛盾弱化

 

查看答案

秦末纷乱时,“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而对于为汉王朝确立礼仪制度的大儒叔孙通,司马迁是这样评价的:他之所以成为“汉家儒宗”,是因为他“与时变化”。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说已成为主流思想 B.儒学实用化倾向日趋明显

C.儒学己经偏离孔孟正统 D.非儒家各学派己逐渐消亡

 

查看答案

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王以禽作六挚(人们见面所执的礼物),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骛,工商执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扩大了周疆域面积 B.政治隶属关系的强化

C.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集中 D.官僚政治的作用凸显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依靠其优越的文化、富足经济、军事力量,在东亚保持领袖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缅甸等周边小国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构成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不平等,“国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国际法来制约,而是由所谓的封贡体系来支配。封贡体系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观念,并确认一个等级制的世界秩序中国在其中享有优越地位,安如磐石且不可侵犯。清廷坚持封贡体系不仅适用于亚洲周边国家,也适用于其他想与中国建立关系的西方国家。清廷把西方国家的使节当作藩属国使臣对待,作为内政的一部分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处理,而没有专门常设的外交机构。

——摘编自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街门”在京设立,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外交体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说明其与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机构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