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出土一件白瓷盛酒器,器身铭有儒家的哲理箴言“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根据史实判断,这件瓷器的制作年代可能是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
D.引发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西周制定了严格的分封宗法制度。东周时期商鞅军功授爵,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号,而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材料反映了
A.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
B.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C.春秋战国“礼乐崩乱”的现状
D.“血缘出身决定命运论”遭到冲击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沈钧儒(1875—1963),原籍浙江嘉兴,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1903年,沈钧儒赴顺天乡试,中了举人。次年,他参加会试,得中进士,被签分刑部贵州司主事。1907年,沈钧儒等四人写了一份请愿书,恳求朝廷速颁诏旨,“发布选举制度,确定召集日期,于1912年即行开设民选议院”。但后来认识到清政府预备立宪不过是一个骗局,沈钧儒便离京回浙江。1912年5月,沈钧儒参加同盟会。1926年7月,沈钧儒反对盘踞浙江的军阀孙传芳,支持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沈钧儒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发起成立浙江省国难救济会。1942年,沈钧儒正式加入民主政党同盟,救国会同时成为国内政团之一。抗战胜利后,沈钧儒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内战阴谋。1949年9月,他代表民盟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钧儒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54年、1958年,沈钧儒先后被选为第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摘编自白寿彝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沈钧儒在民主革命时期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沈钓儒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