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日大篆,二日小篆……八日隶书。”《汉书·艺文 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
A. 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 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C.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D.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表明明代文学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
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
A. 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
B. 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C. 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 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食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重视科学研究
B. 人地矛盾突出
C. 经世致用思潮盛行
D. 赋税制度改革
埃德蒙·帕克所著《世界史:大时代》一书中,从人的起源到今天划分了九大时代,下列表述可能出现在“大时代五:公元300年~1500年”的是
A. 城墙、宫殿、广场、陵墓等纪念性建筑开始出现
B. 车轮、制陶术、冶铁技术的诞生推动生产的增长
C. 纸张与活字印刷术逐渐沿着海路贸易路线传播开来
D. 西欧在亚洲沿海地区经济文化交往中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