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根据《吕氏春秋》一书中记载的内容所绘制的。这主要反映了 A.纣的生母刚开始...

下面是根据《吕氏春秋》一书中记载的内容所绘制的。这主要反映了

A.纣的生母刚开始地位低

B.纣的父亲没有遵守禅让古训

C.宗法制在古代有所松动

D.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 【解析】 嫡长子就是正妻所生的第一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维护了贵族的特权,避免了贵族之间争夺王位的斗争。图示中纣是正妻所生的第一子,继承王位,正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D正确;纣的生母是正妻,并不是地位低下,A错误;禅让制度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首领让位制度,B错误;材料显示按照宗法制的原则继承王位,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这主要体现了西周时期

A.家国一体的政治

B.中央集权的建立

C.宗室血缘的亲疏

D.等级森严的统治

 

查看答案

史书载:“谱碟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查看答案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黄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

材料二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的形象

1.圣化:孟子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司马迁:“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认定孔子是最伟大的圣人。

2.正统化:汉代董仲舒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子思想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行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

3.僵化:宋代理学家就努力把孔子改造成只知维护天理,极力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

4,维新化: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写成的作品。

5.丑化: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认为孔子的忠、孝观点是维护宗法专制制度,痛骂孔子为“盗丘”,带情绪化的言论色彩,使孔子形象受到严重“丑化”。

世界历史上的形象

完人: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

 

 

 

——据张荣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十种形象》(节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