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加大了荐官的随意性
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
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
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
“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段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在秦朝,郡县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但他们可以自己选任下属人员。到了唐朝,地方长官的下属人员须由吏部选派的人员担任。这说明( )
A.中枢权力体系日益完善
B.中央集权日渐强化
C.君主专制开始达到顶峰
D.郡县制渐遭到废除
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为维护分封、宗法所形成的等级体系而制度化。《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
A. 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B. 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 促使社会风俗习惯趋向同一
D. 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祠堂祭祖属“展亲大礼”,也称之为“报本之礼”,是宗族的头等大事。这种现象源自于我国古代的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科举制
有学者指出,“西周分封制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故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该学者强调的是,分封制
A. 拓展了西周的疆域
B. 加强了对东方的控制
C. 强化了周王的集权
D. 推动了各族群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