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学者莫理循说:“那些被证明具有占据政府官职的求职入仕者必须经过考试过程,这使得著名的德国大学考试显得黯然失色”。莫理循这里说的是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世官制 D.九品中正制
史书记载,某朝代建立时,“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出于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该朝代实行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秦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这体现了秦朝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C.皇帝独尊 D.削弱相权
央视《等着我》播出了寻找滨海籍烈士辛立珍的故事,引起海内外巨大反响,华夏辛氏宗亲理事会发动辛氏族亲,为成功寻找到辛立珍烈士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主要说明
A.分封思想强大的生命力 B.分封制传播了族文化
C.宗法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D.宗族观念下的凝聚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这场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的起源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维护和追求本国的国家利益是美苏对外政策最根本的依据和动因的话,那么美苏传统文化的迥异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则不仅为美、苏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支撑,而且充当冷战的宣传工具。此外,美苏领导人认识的差异,也是促成冷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马建元《冷战爆发原因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两极格局主要表现为以美囯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对抗,其中当然也含有美苏争霸的成分。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为第三世界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由于苏联推行大囯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从而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20世纪70年代,美囯霸权地位开始衰退;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在政治上,西欧、日本出现独立自主的倾向,从而导致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正式结束。
——摘编自百度文库《世界政治格局》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冷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囯家想要与中囯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特别是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囯家对清政府由地方官员办理对外交涉而没有中央级的外交机构的状况极为不满。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建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西方各种侵略势力的逐渐深入,他们对总理衙门越来越不满意。20世纪初,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已成为历史必然。
——摘编自马彦丽《从晩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囯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1937年9月,国联理事会举行例会,中国首席代表顾维钧四处奔走求援,请求制裁侵略,并草拟了一个宣布日本侵略者的决议草案,均遭拒绝。后于11月参加布鲁尔会议的调停请求也失败后,中囯代表团就集中全力争取英、美、法的经济、军事援助。1938年5月日本内阁改组,蒋介石政府谋求与日本和谈,妥协退让表现明显,但是都不能满足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
——摘编自吴东之《中囯外交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工作积极转换思路,不断拓展领域,政府与民间同时并举、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齐头并进、双边与多边多管齐下、政治与文化、经济等同样重视,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总体外交。
——摘编自王玉贵《论新时期中国的总体外交思想与实践(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交方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外交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所体现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