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之道,并从失败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1840年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文明?

 

(1)变化:由排斥到接受。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4)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对待,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丰富中国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解析】 (1)关于“变化”,由材料“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和“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的信息可概括出由排斥到接受;关于“原因”,联系19世纪40到6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来分析,可从民族危机的加深、林魏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东渐等角度来归纳。 (2)关于“不同”,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代表,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由材料“君民共主之国”“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可得出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而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关于“相同点”,由材料“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民为贵,君为轻”,可得出吸取传统民本思想;由材料“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可得出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由材料“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可得出重视民权。 (3)“19世纪中叶后”“格致”,结合所学,当时中国以洋务运动为代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由“19世纪末”“讲求政艺”,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由材料“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反映当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4)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从中国国情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演进,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彼特拉克说:“我自己是凡人,只追求凡人的幸福。”“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这对我们又有何益处呢?”

材料三  卢梭指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中,彼特拉克宣扬了什么思想?

(3)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思想主张。

(4)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焚书》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

(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下列人物出现的顺序应该是

A. 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 陈独秀——孙中山——曾国藩

C. 康有为——孙中山——曾国藩

D. 孙中山——康有为——曾国藩

 

查看答案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下列言论主张通过改良方式实现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是( )

A.“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