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赞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庆祝协约国胜利大会上提出“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认识劳工的价值,劳工神圣”。这说明
A.国民革命的时机日益成熟 B.新文化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不断壮大 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想主流
光绪庚子(1900年)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如《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等,尤为描写社会百态而能道其形相者。“小说家者流,自昔未尝为重于国也,而一变为以谴责社会为能事。”材料表明
A.谴责小说反映了时代观念的变化
B.知识分子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清末谴责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
D.谴责小说成为宣传改良与革命的有力武器
“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定,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一万数千计。……,以上书……,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日变法。”关于材料所述事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产物 B.是甲午战败刺激的产物
C.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D.引发了士人深刻的反思
鸦片战争前,经世致用主要是以赋税、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鸦片战争后,“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人彻底改变了“天朝上国”的心态
B.经世致用具有新的时代内容和特质
C.中国开始全面对西方进行全面学习
D.到近代经世致用仍未跳出传统经世致用范畴
关于马镫(见如图)传入欧洲所起的作用,美国的罗伯特·K·G·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书中描述:“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马镫,使骑手安然地坐在马上,欧洲就不会有骑士时代。……中国人发明了马镫,并赐予我们一个骑士制度的时代。”关于马镫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镫加速了欧洲封建化的进程 B.马镫的价值超过了四大发明
C.马镫的发明比造纸术要早 D.马镫的发明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日知录》序言中曰:“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东吴顾炎武。”关于自序说法错误的是
A.反映了顾炎武谦虚谨慎的扎实治学精神
B.顾炎武反对治学中的沽名钓誉现象
C.体现了顾炎武的社会责任感
D.他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