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两次组织人力、物力重修《明太祖实录》,对明太祖朱元璋加以美...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两次组织人力、物力重修《明太祖实录》,对明太祖朱元璋加以美化和修饰,对建文帝朱允炆则刻意贬低。这表明古代官修史书(  )

A.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B.对史学研究基本没有参考价值

C.坚持“直笔”的传统 D.史料价值取决于皇帝个人性格

 

A 【解析】 “明成祖朱棣两次组织人力、物力重修”体现了政府组织;“明太祖朱元璋加以美化和修饰,对建文帝朱允炆则刻意贬低”说明官修史书明显是站在明成祖的立场,具有政治色彩,A正确,C错误;BD都说法绝对,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六典》中记载:“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宋代淳化三年朝廷下诏曰:应举人“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反映宋代(  )

A.官员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B.士农工商四民秩序趋于解体

C.官吏选拔程序日益严格 D.科举考试身份限制有所放松

 

查看答案

汉末至三国时,曹操、诸葛亮与张飞都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据史书记载,司隶校尉“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勇敢尊卑”。据此可知,司隶校尉的主要职责是(  )

A.监察官员 B.草拟诏令 C.主持祭祀 D.掌管军队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皇帝以称“天子”“万岁爷”,皇帝之下的将相、权臣相应被称为“千岁爷”“相爷”“王爷”等,而基层的官员如县令又被百姓称之为“父母官”“县太爷”,老百姓则自称为“子民”。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世家大族垄断政治权力 B.家国同构的宗法意识

C.官员的称谓缺乏规范性 D.分封制下的等级森严

 

查看答案

据《尚书,汤誓》记载,成汤与夏桀决战前称“非台小子敢行称乱”,乃因“有夏多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自己实乃“奉天命殛之”,他要求众人“辅予一人,致天之罚”。这反映出当时(  )

A.宗教观念浓厚影响政治动员 B.专制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C.敬天保民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分封制度巩固了地方认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5年,6位“国王的数学家”耶稣会士入华,掀起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新高潮。据法国耶稣会士汉学家荣振华统计,1552—1800年间在华的耶稣会士975人中,有168名法国人,他们在传教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成绩斐然。安菲特利特号法国商船于1699—1700年间首航中国成功。中法关系史,特别是中法文化交流史的发展,在欧洲于17—18世纪催生了一股强大的“中国热”风潮。

——摘编自耿昇《中法早期关系史——柏朗嘉宾与鲁布鲁克出使蒙元帝国》

材料二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首次为中国人介绍了一点关于法国的地理、人种、习俗等,首创了中国文学中的“法国原型”。王韬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国史著作《法国志略》,该书介绍了法国的政治、军事、教育、宗教等历史和现状,对法国大革命作出完全否定的认识。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对法国历史由简单介绍转到了一定的研究性质上,由少数外交官的行为,变为大多数具有救亡理想的知识分子的群体行为,成为了进行思想斗争的武器之一。宣传介绍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法国大革命史(包括启蒙思想)。革命派极力宣扬法国大革命及思想,改良派研究法国大革命,更主要集中于研究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从中寻找政治理论依据。

——摘编自雷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法关系研究》

材料三  1964年中法两国正式建交,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引发文化交流的高潮;1999年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周”;2000年—2001年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季”;2004年10月—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2006年至今,持续举办中法文化交流之春活动(包括“法语活动节”、“中法环境月”及“创新法国”等),单2015年活动便辐射中国大陆20余个城市开展,包含十大门类一百种项目的展览与演出,规模浩大。

——摘编自王青《文化外交视阔下中外文化年活动的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17—18世纪“中国热”风潮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知识分子学习法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加强中法文化交流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