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 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趋缓
B. 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是文明之间的差异
C. 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D. 亨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
1961年11月8日,有关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谈判正式开始。然而,1963年1月,法国要求无限期搁置谈判。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理由有两个:英国加入共同体,就相当于美国在共同体内安插了一匹“特洛伊木马”;英美特殊关系和英联邦特惠区的存在让英国无法全心全意留在共同体中。法国的态度表明( )
A.法国谋求成为“欧洲霸主”
B.美国主导的阵营内部分化
C.英美特殊关系推动欧洲共同体发展
D.英法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尼克松政府曾提出“把1973年作为欧洲年”,并表示“以前的决策所形成的时代行将结束”,“盟国之间应强调友好、平等和团结,在经济上鼓励相互合作,弥合盟国间的经济冲突”。这表明( )
A.美苏世界霸权争夺有利于美国 B.欧洲的变化推动美欧关系调整
C.欧洲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与美相当 D.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继续维持
图中漫画名为《厨房辩论》。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的开幕式上,赫鲁晓夫和尼克松之间展开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辩论,因辩论是在厨房用具展台前进行的,故称“厨房辩论”。该漫画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苏联的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B.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实力削弱
C.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有利地位 D.美国经济衰落谋求改善与苏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 )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促进了中国与新兴民族国家建交
C.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彻底打破
D.西方国家开始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胡耀邦在1977年12月2日的中央党校党委会上明确提出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要根据哪个文件、哪个同志讲话,还要看实践,要用真正的毛主席思想,通过实践检验分析。这一讲话
A.标志若真理标准的讨论开始
B.彻底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C.开始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D.为思想的解放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