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
A. 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
B. 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C. 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
D. 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
A. 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B. 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
C. 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D.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A. 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B. 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 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 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统治者
A. 完善中枢权力体系的意图
B. 密切各地区经济联系的意图
C.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意图
D. 提高经济区域化程度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