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统计,晚唐科举人士中世族家庭出身者占76.4%,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占23.6...

据统计,晚唐科举人士中世族家庭出身者占76.4%,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占23.6%。而到了北宋初期,世族家庭出身者仅占12.8%,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却占87.2%。明清两代进士大约有4.9%出生于从未有过功名的家庭。这反映出科举制

A.使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B.导致选官标准发生质变

C.促进了重教风尚形成 D.推动了贵族政治的瓦解

 

A 【解析】 从材料中的“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却占87.2%。明清两代进士大约有4.9%出生于从未有过功名的家庭”等信息来看,社会中下层通过科举为官的比例越来越大,说明科举制使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故答案为A项;B项中的“质变”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这一现象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排除C项;依据血缘世袭为官的现象仍然存在,D项说法绝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纸币的起源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北宋民间商人在商品流通中使用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合券取钱,即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由此可见

A.商人注重构建纸币的“防伪”功能 B.汉唐政府制定诚信经营章程

C.纸币起源于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减弱 D.纸币在宋代是主要流通货币

 

查看答案

大夫在先秦是君主身边非常重要的近官,但秦汉以来,“诸大夫”逐渐泛指一般的士人,在宋时,大夫已经成为医生职业的代名词。“相公”是唐代对三省宰相的尊称,宋明以后,“相公”逐渐演变为女子对丈夫和其他男子的尊称。这反映出

A.世人对官僚阶层的向往 B.封建等级制度渐趋瓦解

C.近官的政治边缘化趋向 D.男尊女卑观念成为共识

 

查看答案

据《史记》载,秦朝在各地的纪功刻石中,宣扬仁义道德称颂皇帝“原道至明”“体道行德”,“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这反映出秦朝

A.注重褒贬各类官员的文治武功 B.凭借国家政权强力推行礼制教化

C.实现了神权与皇权的密切结合 D.使法家思想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

 

查看答案

西周的教育体系中,执行教育任务的有“师”和“儒”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官吏。春秋时期,官师分离,“师”“儒”流入民间,处于政体基层的“乡校”有的成为民间私塾。这种变化

A.与察举制的推行密切相关 B.推动了完备教育体系的形成

C.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D.得益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忽必烈以前,蒙古国一直采取草原本位的统治政策,汉地管理混乱。与其诸位前任相比,忽必烈受到过更多的汉文化熏陶,并且是以汉地的经济、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夺汗位,因此即位后将统治重心放在了汉地。在由翰林学士承旨、原金朝状元王鹗起草的即位诏书中,忽必烈指出了前代大汗的政治路线“武功迭兴,文治多缺”的弱点,进而提出“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的立国方针。这是蒙古大汗第一次专门向汉地颁发用文词典雅的汉文文言写成的即位诏。它足以向中原百姓表明:新即位的忽必烈不仅仅是蒙古的大汗,同时也是中国一个新王朝的皇帝。中原士大夫经历过长期异族统治,民族意识并不很强,又饱尝战乱之苦,渴望安定。在他们看来,“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忽必烈正是他们要求的新主人。

材料二  蒙古国家统治重心转变的主要标志是“汉法”的推行,即有计划地吸收、采用前代中原王朝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和统治经验。用当时人的话说,就是“帝中国当行中国事”。忽必烈在位初期推行的“汉法”主要包括:建立年号、国号及有关礼仪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王朝官僚机构;定都汉地;实行重农政策;尊崇儒学。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忽必烈改汉制、用“汉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必烈改汉制、用“汉法”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