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輿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

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輿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坤與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

 

A.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

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

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

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

 

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坤舆万国全图》与我们今天的世界地图已经很接近,该图中的地理信息极为丰富,涉及到中国地理和世界著名河流的描绘,《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传播说明中国在这时期已经开始了解包括南美洲在内的世界许多地方,能得出这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故B选项正确;《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传播最多能说明中国传统的华夏观念被冲击,不能够得出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京师将此图献于明神宗,这时期中国印刷术已经高度发展,因此这与当时的印刷术的发展完善无关,故C选项错误;明末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产生的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早期启蒙思想,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墨家的“兼爱”思想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 它主张“仁政”

B. 它主张“天人感应”

C. 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术

D.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查看答案

1500年前后开辟的新航路是西欧殖民扩张之路,也是西欧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他还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哀和目的”。

——摘編自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勇气,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航海家以自己勇敢的航海探险活动验证了大地是球形这一假说……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

——摘編自夏劲、陈茜《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

材料三  17世纪初以后,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料。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就迫切需要输入更多的奴隶以提供劳动力,扩大生产……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建起严密的贩奴组织系统,甚至动用军队,以保障其垄断贸易的权利。罪恶的奴隶贸易激起了奴隶的抗争和世界人民的谴责。

——中央电视台《世界历史》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欧其他两位同样对新航路开辟作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

(2)据材料二,从科学与思想两个方面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新现象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以后近代西欧发展的主要途径。

 

查看答案

20世纪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指出此次会议“背公理而逞强权”。陈独秀指出:“这个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爱国群众运动席卷全国。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囯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在当时世界变局中的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烈的反差”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并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相关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3)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4)百年中国外交经历了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演进。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