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蔡伦在任尚方令时,开始研究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的生产经验,集齐大成,利用尚方(皇宫...

蔡伦在任尚方令时,开始研究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的生产经验,集齐大成,利用尚方(皇宫内的手工作坊)的人力和物力,不断研制和改进造纸技术。他把造成的纸献给汉和帝,和帝赞扬他能干。从此以后,造纸技术才得以推广。材料主要反映了

A.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技术革新需有利的社会环境

C.官营手工业品质地精良 D.蔡伦推动了造纸术广泛传播

 

B 【解析】 依据材料“他总结前人的生产经验,集齐大成,利用尚方(皇宫内的手工作坊)的人力和物力,不断研制和改进造纸技术。”可知,蔡侯纸的出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说明技术革新需有利的社会环境,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官营手工业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条件,没有体现其影响,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代,封建君主专制已发展到极点,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发展。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掀起了关于郡县制还是封建制的大讨论。他们讨论的问题实质是

A. 君权

B. 民生

C. 吏治

D. 赋税

 

查看答案

王守仁(王阳明)在被贬到贵州龙场后,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据此可推知,王守仁

A.抛弃了程朱理学治学方法 B.否定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

C.率先提出了“本心体悟”论 D.完成了儒家信仰重建任务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将中国古代儒学划分为先秦原始儒学,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宋、明、清时期性理 之学的儒学这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学者认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 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查看答案

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一学习小组整理制作了下面这个表格。 据此推知,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人物

作为

孔子

周游列国,宣扬德治

孟子

游说诸侯,施行仁政

墨子

聚众讲学,抨击暴政

韩非子

著书立说,开创法家

孙武

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

 

 

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 D.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查看答案

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是历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崇高理想境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责,与有责焉耳矣。

——摘自《日知录》

材料二  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朝野的目光集中于西方的科学技术,到清末则认识到制度的落后或许是中国的病根,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

——摘编自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历史上的中国,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而今,“一带一路”建设更是成为实现世界共同发展、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重要一环,是中国人民为人类发展作出的又一贡献,是新时代国家意识在国际事务和重大举措中的体现、升华和崭新拓展。

——摘编自朱文通等《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启示》

(1)据材料一,指出其作者并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器物”、“制度”和“思想”方面分别进行的实践探索活动。

(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新时代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的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