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这一论述
A.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时
B.强调市场经济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在说明计划经济的优点
D.深化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称:“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有计划地建设政权,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由此可知,这篇文章的历史意义在于
A.提出了独立武式装斗争的要求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D.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孙中山继承了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发扬历代农民运动反封建暴政的精神;吸纳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政治制度,坚持“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这反映了孙中山的
A.分权制衡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 C.民族主义思想 D.民权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呼吁要深入工人群众,加入劳动节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说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
A.是唯一正确的革命思想 B.紧密联系广大群众实际
C.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 D.坚持与错误思潮做斗争
纵观中国近代纷繁复杂的历史,作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变革一个重要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始终围绕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处置、交融、吸纳这一复杂的进程,主动或被动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下图所示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的局部,该图反映出
A.传统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 B.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共识
C.思想解放具有渐进性特征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张之洞强调中国欲强大,需保存“中学”,不得不学“西学”,但学“西学”一定按照先“中学”、后“西学”的顺序渐进。这表明他
A.要提升中国文化的历史地位 B.想要摆脱学“西学”的认知误区
C.客观分析了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 D.坚持治国理政以“中学”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