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仁是孔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全部思想体系的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仁是孔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全部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其民本思想以“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为内核,构建了儒家学说中的仁爱思想。先秦儒家在明确主张“君为民主”的同时,也特别强调“民为邦本”,二者共同构成其民本思想的完整逻辑。儒家眼中的君民关系是以民众为本位,民为君本, “民为贵,社极次之,君为轻”。土地不均,谷禄不平的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愈演愈烈,严重激化了社会 矛盾,导致社会动荡,民生艰辛。孔子对民生的关注和维护集中体现在他著名的富民、教民思想中,孟 子在诸侯争霸的战国中期提出了“制民恒产”的主张。面对战国繁重的赋税,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众生活安定。

——摘编自苏丹《浅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材料二 传统民本思想衰退的事实,激发了明清思想家改革的志向,他们从“民本——尊君”的传统中把民 本思想剥离出来,对君主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大胆否定。如果说古代人们对国家兴亡是“不在其位,不 谋其政”的话,那么到了明清之际,关心国家和政治的人群扩大到全体民众,所以才会出现“亡天下与亡国”之辩。传统的民本思想以尊君重民为政治模式,建立了“君为臣纲”的关系规范,明清民本思想 则超越这一概念,尝试在君臣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同事型君臣关系。明清民本思想家普遍主张君民平等,即朝廷的官员不一定是富贵者,平民百姓也不一定是低贱的。

——摘编自石春艳《明清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三 中国传统重民思想源远流长,但发展到近代社会,却没有自然而然地发展为近代的民本思想,主要原因是传统的重民思想有它固有的局限性。......孙中山一方面继承了传统重民思想的精华,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重民思想的束缚,把民本思想纳入民主制度的框架内来加以阐发,彻底否定了过去封建社会中官与民之间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孙中山经过十年的不断探索,其民主宪政思想在1905- 1906年间趋于成熟,其标志为“创立民国”纳入同盟会政纲并升华为民权主义理论。孙中山明确指出:“民国和帝国是不同的,帝国是皇帝一个人专制,民国是由全国的人民做主;帝国是家天下,民国是公天下。”

——摘编自肖飞《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民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超越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本思想相比,孙中山民本思想的进步胜。

 

(1)主要内容: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立君为民、民贵君轻;制民恒产,富民教民;省刑薄赋,不违农时。 (2)表现:主张君民平等;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建立平等的同事型君臣关系。 (3)进步性:古代民本强调的是君民关系的处理,孙中山民本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主权在民;古代重民是在封建专制制度的范围内进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纳入民主制度框架,主张实行民权主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古代重民的目的是为了保君,重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在于巩固中华民国的国基。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其民本思想以‘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为内核,构建了儒家学说中的仁爱思想”可知体现的是仁者爱人思想,为政以德;依据材料一“儒家眼中的君民关系是以民众为本位,民为君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体现的是立君为民、民贵君轻;依据材料一“孟子在诸侯争霸的战国中期提出了‘制民恒产’的主张”可知体现的是制民恒产,富民教民;依据材料“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众生活安定”可知体现的是省刑薄赋,不违农时。 (2)依据材料“他们从‘民本一尊君’的传统中把民本思想剥离出来,对君主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大胆否定”可知体现的是批判君主专制;依据材料“明清民本思想家普遍主张君民平等,即朝廷的官员不一定是富贵者,平民百姓也不一定是低贱的”可知主张君民平等;依据材料“明清民本思想则超越这一概念,尝试在君臣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同事型君臣关系”可知倡导建立平等的同事型君臣关系。 (3)根据材料“孙中山一方面继承了传统重民思想的精华,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重民思想的束缚,把民本思想纳入民主制度的框架内来加以阐发,彻底否定了过去封建社会中官与民之间统治与服从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民本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主权在民;古代重民是在封建专制制度的范围内进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纳入民主制度框架,主张实行民权主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专制政体。根据材料“民国和帝国是不同的,帝国是皇帝一个人专制,民国是由全国的人民做主;帝国是家天下,民国是公天下。”可知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在于巩固中华民国的国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互相响应,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抗儒”、刘项“不读书”、“罢百家,独尊儒术”等现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年)中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革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未有的变化,启蒙运动是工业化的前奏,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百家争鸣相比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

有人说:“在戏剧、绘画、音乐、雕塑、舞蹈甚至诗歌、小说方面,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那么世界的成就只是略微减少。但是,在电影方面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则是不可想象的。电影一直是表达美国想象力的最有潜力的工具。”美国的这一地位依赖于

A.展示实力的需要 B.现代经营的理念

C.好莱坞影星云集 D.经济与科技实力

 

查看答案

20世纪以来,绘画艺术已偏重于表现人们的主观情感世界,而不再拘泥于再现客观自然世界。下列作品与此描述相符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有这样一个文学流派,它在纵向上,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它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它是指

A.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魔幻现实主义

 

查看答案

1861年,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道:“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粗率的英国式的阐述方式当然必须容忍。”据此可知,马克思认识到英国的科技发展

A.有助于社会科学的研究 B.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行为方式

C.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进步 D.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