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 “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 “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

A.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 B.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

C.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 D.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C 【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普遍盛行“世界意识”,旧的“天下观”和“四夷观”逐渐被新说法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增强,源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选项正确;用“世界意识”代替传统的“天下观”和“四夷观”,不是对官方正统意识的维护,与中体西用内涵的发展无关,AB两选项错误;中国开启外交理念的近代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D选项不符合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清代前期民间年画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这反映出清代前期

A.女性自主意识凸显 B.底层女性地位上升

C.封建礼教与时俱进 D.女性维权意识强烈

 

查看答案

洪武初期,市面上主要流通铜钱“洪武通宝”,然而因铜料极端缺乏,铜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百姓仍习惯于使用元朝纸币认为铜钱有诸多不便于是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这说明明初

A.货币政策源于经济情势 B.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C.百姓左右国家货币政策 D.冶铜技术水平下降

 

查看答案

唐代皇帝对要官子弟任职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诏令都对宰相子弟进行严格限制,如素官回避和翰林学士的任职限制,主要是针对宰相子弟选士,回避中也将宰相子弟列为主要限制对象,唐朝的这一做法

A.否定了宰相参与中枢 B.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旨在维护君主的权威 D.提高了庶族官员的地位

 

查看答案

公元前213,博土淳于越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驳。随后,李斯向秦始皇提出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和国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外,其他书籍均交官府销毁,材料反映出秦王朝

A.深化了统一管理国家体制的认识 B.存在着治国理念的矛盾斗争

C.使用暴力手段销毁诸子百家文献 D.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就会亲率三公九卿及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收(古代神话传说分管秋收科藏的神)等仪式。立秋之日很多地区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和祭祖的风俗。这些仪式和习俗

A.源于人们固守传统节气观 B.说明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C.反映了统治者的亲民思想 D.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