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A.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使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
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 同盟力量的差距
B. 意识形态的对立
C. 军事力量的失衡
D. 经济水平的差距
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所说的“渗透”主要指的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出于这段材料中的认识,苏联(苏俄)政府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形成斯大林模式 D.开始勃列日涅夫改革
“供给学派”经济思想兴起于美国,它主张降低税率、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以此作为制定经济政策依据的美国总统是
A.胡佛 B.罗斯福 C.肯尼迪 D.里根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 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 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 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