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

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此可见朱熹主张

A.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B.格物致知,勤勉治学

C.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D.反省内心,发明本心

 

B 【解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的是朱熹的治学方法,主张格物致知,勤勉治学,故B正确;A项与理学无关,排除;CD属于心学的内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查看答案

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上述现象表明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B. 三教合一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C. 儒学已丧失其正统地位

D. 统治者注重各类思想的实用功能

 

查看答案

英国科技学者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汉朝人伪造日食记录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巩固政治统治的需要

B.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

C.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

D.天与人相感应的结果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

 

查看答案

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而西周统治者则强调“顺乎天而应乎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种变化反映了

A.对天命鬼神思想的否定 B.先秦神权政治的常态化

C.“尊礼敬德”思想的普及 D.周人对政治兴亡的反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