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巴黎公社的这一规定
A.切实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B.具有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C.赢得了社会广泛支持和拥护 D.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五四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等几种,五四之后一年多,出现四百多种,其中很多都介绍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五四运动
A.促进了民众觉醒 B.宣传了民主科学
C.推动了思想解放 D.取得了初步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各省以筹措军费为借口开始“截留田赋”;《辛丑条约》签订后,各省“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这反映出
A.社会动荡导致财赋减少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军阀混战影响中央财政 D.地方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还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这些规定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C.宜告了清朝统治的彻底终结 D.表明三民主义目标得以实现
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清朝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说明了
A.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动摇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的条件逐渐成熟
慈禧贪恋权势,对义和团时而纵容,时而镇压,两面政策,相互矛盾。慈禧的这一态度客观上反映了
A.义和团并不可靠 B.时局动荡严重 C.清政府腐败无能 D.列强武力逼迫